为帮助同学们认识气质类型、提升人际理解能力,2025年11月8日上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代俊老师在2-006开展了以“色彩绚烂的气质世界”为主题的讲座。大学生心理协会成员、校心理部成员、各二级学院心理部成员以及其他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老师和同学参与了本次讲座。
活动伊始,代老师明确提出了本次讲座的核心目标。随后,老师借助图表清晰梳理了巴甫洛夫、希波克拉底的气质分类体系,详细拆解了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类典型气质的核心心理特征,帮助同学们对不同气质类型建立系统认知。接着,活动进入实践体验环节,同学们先通过测试确定自身气质类型并按“单一气质类型”“2种气质混合类型”分为6组,围绕“表白时帽子被坐扁”的情景剧剧本,以“不同气质类型PK”的形式进行表演,生动呈现了不同气质在同一情境下的情绪反应与行为选择。表演结束后,老师引导观众与表演者共同分享感受,总结出“气质无优劣之分” “气质具有先天性”等核心观点,帮助同学们理解气质差异、学会包容与适配。
在体验活动结束后,代老师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给出了精准总结与成长提示,同时特别强调:这些调整需建立在“尊重自身气质特点”的基础上,无需强行改变,顺着自身特质去优化即可。讲座的最后,代老师推荐了《气质论》《心理学与气质修炼》等书籍,为同学们深入探索气质内容提供了方向。
此次活动以“理论+实践”的形式,让同学们在趣味体验中读懂了自身与他人的气质特点,既深化了自我认知,也提升了人际沟通的共情能力,为构建更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搭建了实用的认知桥梁。
电气学院叶佳钰:这次活动让我对心理层面的气质类型有了清晰认知。比如通过测试,我明确自己属于“多血质”,之前总困惑自己遇事虽算是灵活却不够冷静,现在理解这是气质类型的特点,也明白该如何发挥气质优势、调整行动节奏。最大收获是学会了“因气质沟通”!通过不同气质类型PK的小剧场和老师讲不同气质类型的心理需求和行为偏好后,我才明白和急性子同学沟通要直接高效,和敏感型朋友相处需多给情绪反馈,这样相处时会少很多误解。活动让我跳出了对气质的“优劣判断”!以前觉得“粘液质”成熟稳重才好,“多血质”大大咧咧是缺点,现在发现每种气质都有独特价值,比如我的活泼外向能让我快地融入新环境,交到新朋友,现在我也终于学会接纳自己的气质特点。
文学院罗秋月:这次讲座为我提供了一面观察自我的明镜。通过老师的讲解,科学的测试以及有趣的情景剧,我不仅清晰地了解了自己的气质类型,加深了自我认知,更洞见了各类气质的特点。这份宝贵的洞察力将化为我未来人际交往中的罗盘,指引我以更理解、更包容、也更有效的方式,去构建每一段温暖而真诚的联结。

代俊老师介绍活动主题

做气质测试
情景剧现场演绎
撰稿:廖舒娴、朱勇旭
拍摄:冯冬灵
审核:代俊、李仁莉、陶洁